< lang="zh-CN"> 巴尔干半岛的历史与现实

巴尔干半岛至今仍动荡不安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

历史根源:从19世纪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因而半岛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现实原因:民族混杂,民族矛盾激化。

没完没了中连南斯拉夫的仇你都能报喽什么意思

这句表达可能是在比喻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历史悠久且复杂的矛盾关系。这两个国家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爆发了战争,冲突持续多年,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社会动荡。

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冲突

1990年,原南联邦六个共和国举行大选。除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仍由原执政党(由原共盟改称的社会党)执政外,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四国共盟均丧失政权,政局动荡导致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使原来就存在的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战危机日益加深。

大选结束后,斯洛文尼亚新政权即宣布:驻扎斯境的原南联邦防御部队不再服从联邦军统一指挥,并加紧从外国运进武器,武装本地民防和警察部队。克罗地亚也随后宣布:将在南联邦驻克地方部队基础上组建克“独立的武装力量”。接着,塞尔维亚科索沃自治省阿尔巴尼亚族也按“一户一枪”原则,用走私武器组织民间武装10万人。与此同时,居住在克境内的塞族人也武装起来。

鉴于局势危急,南联邦主席团于1991年1月发布命令,要求各地“非法准军事武装部队”立即解散并交出武器。但该命令被斯、克两族武装拒绝。南联邦军随即进入戒备状态,准备以武力执行联邦决定。斯、克两族则外锋相对,积极备战,全国局势骤然紧张。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经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克族)多方斡旋,迫在眉睫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得以暂时避免,但“非法武装”问题仍未解决。

1991年1月,克当局突然收缴克境内塞族警察武器,遭塞族人拒绝,双方发生流血冲突。克境内居住约60万塞族居民,占克全部人口12%,聚居地约占克全境1/4。在克新政权一再声称要退出南联邦“独立”的背景下,克境塞族担心二战时期克族极端组织残杀塞族人的暴行重演,遂宣布成立“克拉伊纳塞尔维亚自治区”,脱离克罗地亚,成为塞尔维亚和南联邦的组成部分。此举得到塞尔维亚支持,但克罗地亚坚决反对。随后,双方武装为争夺对两族混居区的控制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冲突逐步升级。为制止冲突,南联邦军(主要将领及大部分士兵为塞族)奉命进行干预。

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联邦主席团立即做出反应,宣布斯、克两国“独立”为非法和无效。同时命令驻扎在斯、克两国境内军营中的联邦军,执行保卫边界过境通道和居民点安全的军事行动。斯、克两国武装对联邦军兵营实行封锁、阻碍,袭击执行任务的联邦军。6月27日,南联邦军出动2000名士兵,110辆坦克执行联邦政府命令,遭到斯警察部队和武装人员强烈抵抗,斯方武装用导弹击落南联邦军直升飞机和15辆坦克,造成100多人伤亡。7月2日,当联邦军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将部队撤回营区时,斯方武装又企图扣押联邦军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双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联邦军动用空军轰炸机为部队解围。后来,在联邦主席团和国际有关各方调解下,斯同意解除对联邦军营封锁,联邦军全部撤出斯境。

由于以塞族人为主的联邦军逐步卷入克、塞两族武装冲突,克指责联邦军偏袒塞族武装。在克族武装多次袭击联邦军后,联邦军开始直接与克族武装交火。联邦军介入南内战,使原在联邦军中服役的一万多名克族士兵和军官“投诚”,转入克武装。为与联邦军和塞族武装抗衡,克当局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武器和招募雇佣军,在原来不足5万人的警察和民防部队基础上,建成了一支拥有20万人,配有坦克、装甲车、多管火箭炮、导弹和飞机的正规军队。

经过近一年军事较量,战场总的局势对克不利。塞族武装在联邦军支持下,已经控制克境1/3的国土面积。由于战争主要在克境进行,克族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被迫在国际调停下停火。

进入1992年以来,塞族武装在基本达到作战目的(不但保住了克境内塞族聚居地区,面积还有所扩大)后,呈守势巩固既得阵地。克族在损兵失地之后,短时间内无力发动大规模反攻。三月份以来,波黑局势进一步恶化。南联邦军与得到克罗地亚支持的波黑穆斯林武装为争夺对首府萨拉热窝的控制权展开激战。英美宣布对南实行“制裁”并投入空中力量向萨市运送人道主义援助。可以预料,由于南各族在历史、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南内战在短时期内不会彻底解决。目前,各派时打时停,加紧增兵备战,以便在有利时机打击对方,或在未来的政治谈判中居于主动地位。

此后还克罗地亚的克拉伊那塞族共和国的独立和波黑的内战.

直到最近的科索沃独立.

南内战冲突至1993年,已造成3.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形成300万难民,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将克里米亚交给俄罗斯?

从地图上看,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像一个菱形的锥子一样直插进黑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因此, 俄罗斯乃至前苏联时代大名鼎鼎的黑海舰队,即驻扎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角的塞瓦斯托波尔。

苏联解体时,俄乌两国为了黑海舰队的归属闹得不可开交。虽然最终达成协议,但是关于塞瓦斯托波尔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俄罗斯想长期租用此地作为黑海舰队基地 ,但是乌克兰并不愿意。 根据1997年俄乌签署的租赁协议,在2017年5月之前,俄黑海舰队必须滚蛋。

再回到克里米亚的 历史 。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 克里米亚 历史 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哥特人、匈奴人到可萨人,从拜占廷帝国、金帐汗国到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十八世纪后期,日益强大的沙俄逼迫奥斯曼帝国承认克里米亚的独立。 1783年俄罗斯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

1853年至1856年间,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上叫克里木战争)爆发。 这场因争夺巴尔干半岛控制权而引发的沙俄与欧洲世界的战争是一战前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争的起因有着复杂的宗教背景,但宗教的名义之下,实质上还是为了扩张地盘的需求。 一开始是沙俄同土耳其打了起来。

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东扩计划使得整个欧洲大陆都感到了危机,于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也参与进来。但是最终导致尼古拉一世失败的是强大的英法的介入。 俄土战争变成俄罗斯同欧洲诸国的战争,这是尼古拉一世所没想到的。 从多瑙河到克里米亚,沙皇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签订城下之盟。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讯等 科技 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联军的长官利用无线电从千里之外指挥前线作战,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军事后勤体系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现代战争或者战斗中官兵们统一对表确定时间,就是在法军进攻马拉科夫要塞中第一次采用的。

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俄国此后的农奴制改革。 而远在大洋彼岸本来和此事无关的美国人则意外捞到了一笔好处。因为担心紧挨着英属殖民地加拿大的阿拉斯加被英国人趁机占领,抱着与其白白丢失,不如卖了换钱,同时也让美国制约英国的考虑, 沙俄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之间隔着一个加拿大,美国本来并没有染指阿拉斯加的意图,现在来了一个上门买卖,不要白不要。1867年10月,阿拉斯加正式成为美国领土。 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740万美金。这真是史上最便宜的一次领土交易。

再回到克里米亚。 并入沙俄版图后,克里米亚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一员 。 二战后期,斯大林以克里米亚半岛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将大量居民流放中亚,大多数人惨死异乡。1945年2月 ,出于重新分配战后世界格局和敦促苏联对日作战的考虑, 美苏英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的海滨度假胜地雅尔塔举行了一次秘密会晤,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协定》。美英背着中国做出了大量损害中国权益以换取苏联对日宣战的承诺。

战后的1954年 ,为庆祝乌克兰的哥萨克人鲍格丹·赫梅尔尼茨基俄罗斯“结盟”300周年, 赫鲁晓夫大笔一挥,将原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划给了乌克兰。 这就是现在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领土的起源。

虽然划归了乌克兰,但是因为长期属于俄罗斯领土,克里米亚人民的俄罗斯情结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情结一样,都是根深蒂固的。 划归乌克兰后,虽然官方语言规定是乌克兰语,但实际上克里米亚人民的日常语言依然是俄语。

1991年,借苏联解体之机,本来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克里米亚差点闹了独立,最后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协商中,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留在了乌克兰版图内。

由于 历史 上和俄罗斯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黑海舰队的存在,克里米亚随时都可能成为俄乌两国的火药桶。 乌克兰地处俄罗斯与欧洲大陆的缓冲地带。乌克兰向俄罗斯倾斜得多一点,克里米亚基本上就平安无事;乌克兰向北约倾斜多一点,克里米亚就有可能成为导火索。

政局的变动无疑将影响乌克兰日后的外交走向。无论是从趁乱收回克里米亚,一劳永逸解决黑海舰队驻地问题,还是借口克里米亚问题出兵以影响乌克兰政局走向。这也是在乌克兰倒向西方后,俄罗斯果断拿下克里米亚的一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有人会反对俄罗斯接管克里米亚 ,这个有人指的是美国以及西方各国吧! 美国以及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是,逢俄必反,要罗列一大堆理由那是给别人看的!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俄罗斯的威胁太大了,俄罗斯手里的核武器使他们感觉到严重威胁。 所以在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武器系统。 俄罗斯一直谋求融入西方,但是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是肢解俄罗斯,然后拔掉獠牙。

直到普京上台,普京还抱有融入西方的想法,但是现实是融不进去,不得不把那颗高傲的头转向了东方。

大多数人,特别是美国人,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克什米尔地区虽然在1954年转交给了乌克兰,但在那之前的几个世纪里这一地区都是属于俄罗斯的。他们甚至不太了解塞瓦斯托波尔(苏联克里米亚半岛西南岸港市)是由俄罗斯人在1783年建立的,且这里曾一直是俄罗斯的大城市。

即使他们知道这些,其中的一些人也并不关心,因为他们还抱着冷战思维,俄罗斯说的做的在他们眼里都是错误的。1991年苏联解体时,七百万人,包括俄罗斯族人还有认同这个国家而说俄语的人站在了边界问题的错误的一边,他们的态度是“哦,去他们的”。

联合国有一个政策,即任何现存的边界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永远不可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坚决捍卫领土完整的原因。自1922年以来,苏联就不存在了,而且在1878年就失去了克什米尔地区。但是,多亏了联合国,使得波黑在与奥斯曼帝国 < lang="en"> 巴尔干半岛历史与现实

巴尔干半岛至今仍然动荡不安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

历史根源:从19世纪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因而半岛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现实原因:民族混杂,民族矛盾激化。

没完没了中连南斯拉夫的仇你都能报喽什么意思

这段话可能是指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历史悠久且复杂的矛盾关系,形容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就像“没完没了”的“孽缘”。

  • 文章开头提到的“比喻南斯拉夫中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剪不断的孽缘”,可能是指这两个国家之间历史悠久且复杂的矛盾关系。
  • 在描述南斯拉夫历史事件时,提到“第一南斯拉夫”,这里应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南斯拉夫王国”,以避免混淆。
  • 叙述中提到“后克罗地亚政党乌兹塔沙因报复心理刺杀国王”,这里的“乌兹塔沙”应该是指“乌斯塔沙”,它是克罗地亚的一个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纳粹合作。
  • 在提及“1990年的内战”时,需要明确这是指“南斯拉夫内战”,因为这场冲突不仅限于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还包括了其他南斯拉夫联邦的共和国。
  • “波黑战争”应明确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这是南斯拉夫解体后在该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冲突的一部分。
  • 文中提到“去年才正式回暖”,这里应该具体说明是哪一年,以便读者理解指的是哪一个时间点。
  • 对于“波黑在两国纠纷中多次遭殃”,应指出波黑在这场冲突中也是参战国之一,而不仅仅是受害者。
  • 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应注意时态的一致性。例如,“二战中”和“1995年才结束的波黑战争”应保持相同的时态。
  • 最后,提到“中日关系不同”,这里应该指出中日关系的历史与南斯拉夫的例子不同,以避免误解。

文章润色后的内容如下:

1. 所说的“南斯拉夫中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孽缘”可能是在指这两个国家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复杂政治和民族恩怨。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其历史中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尤为显著。

3. 克罗地亚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乌斯塔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报复心理而刺杀国王,这一事件加剧了两国之间的敌对。

4. 1990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升级,战争导致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危机。

5. 1995年结束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进一步揭示了南斯拉夫联邦内部的民族紧张关系。

6. 尽管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历史仇恨依然存在。

7.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这场纠纷中也是冲突的一方,其历史和地缘政治位置使其成为了南斯拉夫内部紧张关系的重要一环。

8. 与中日关系相比,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历史冲突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并且可以说是从不断断。

9. 这些历史事件提醒我们,地缘政治和历史纠纷对区域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冲突

1990年,原南联邦六个共和国举行大选。除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仍由原执政党(由原共盟改称的社会党)执政外,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四国共盟均丧失政权,政局动荡导致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使原来就存在的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战危机日益加深。

大选结束后,斯洛文尼亚新政权即宣布:驻扎斯境的原南联邦防御部队不再服从联邦军统一指挥,并加紧从外国运进武器,武装本地民防和警察部队。克罗地亚也随后宣布:将在南联邦驻克地方部队基础上组建克“独立的武装力量”。接着,塞尔维亚科索沃自治省阿尔巴尼亚族也按“一户一枪”原则,用走私武器组织民间武装10万人。与此同时,居住在克境内的塞族人也武装起来。

鉴于局势危急,南联邦主席团于1991年1月发布命令,要求各地“非法准军事武装部队”立即解散并交出武器。但该命令被斯、克两族武装拒绝。南联邦军随即进入戒备状态,准备以武力执行联邦决定。斯、克两族则外锋相对,积极备战,全国局势骤然紧张。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经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克族)多方斡旋,迫在眉睫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得以暂时避免,但“非法武装”问题仍未解决。

波黑的地缘危机,没完没了中连南斯拉夫的仇你都能报喽什么意思

1991年1月,克当局突然收缴克境内塞族警察武器,遭塞族人拒绝,双方发生流血冲突。克境内居住约60万塞族居民,占克全部人口12%,聚居地约占克全境1/4。在克新政权一再声称要退出南联邦“独立”的背景下,克境塞族担心二战时期克族极端组织残杀塞族人的暴行重演,遂宣布成立“克拉伊纳塞尔维亚自治区”,脱离克罗地亚,成为塞尔维亚和南联邦的组成部分。此举得到塞尔维亚支持,但克罗地亚坚决反对。随后,双方武装为争夺对两族混居区的控制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冲突逐步升级。为制止冲突,南联邦军(主要将领及大部分士兵为塞族)奉命进行干预。

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联邦主席团立即做出反应,宣布斯、克两国“独立”为非法和无效。同时命令驻扎在斯、克两国境内军营中的联邦军,执行保卫边界过境通道和居民点安全的军事行动。斯、克两国武装对联邦军兵营实行封锁、阻碍,袭击执行任务的联邦军。6月27日,南联邦军出动2000名士兵,110辆坦克执行联邦政府命令,遭到斯警察部队和武装人员强烈抵抗,斯方武装用导弹击落南联邦军直升飞机和15辆坦克,造成100多人伤亡。7月2日,当联邦军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将部队撤回营区时,斯方武装又企图扣押联邦军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双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联邦军动用空军轰炸机为部队解围。后来,在联邦主席团和国际有关各方调解下,斯同意解除对联邦军营封锁,联邦军全部撤出斯境。

由于以塞族人为主的联邦军逐步卷入克、塞两族武装冲突,克指责联邦军偏袒塞族武装。在克族武装多次袭击联邦军后,联邦军开始直接与克族武装交火。联邦军介入南内战,使原在联邦军中服役的一万多名克族士兵和军官“投诚”,转入克武装。为与联邦军和塞族武装抗衡,克当局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武器和招募雇佣军,在原来不足5万人的警察和民防部队基础上,建成了一支拥有20万人,配有坦克、装甲车、多管火箭炮、导弹和飞机的正规军队。

经过近一年军事较量,战场总的局势对克不利。塞族武装在联邦军支持下,已经控制克境1/3的国土面积。由于战争主要在克境进行,克族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被迫在国际调停下停火。

进入1992年以来,塞族武装在基本达到作战目的(不但保住了克境内塞族聚居地区,面积还有所扩大)后,呈守势巩固既得阵地。克族在损兵失地之后,短时间内无力发动大规模反攻。三月份以来,波黑局势进一步恶化。南联邦军与得到克罗地亚支持的波黑穆斯林武装为争夺对首府萨拉热窝的控制权展开激战。英美宣布对南实行“制裁”并投入空中力量向萨市运送人道主义援助。可以预料,由于南各族在历史、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南内战在短时期内不会彻底解决。目前,各派时打时停,加紧增兵备战,以便在有利时机打击对方,或在未来的政治谈判中居于主动地位。

此后还克罗地亚的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的独立和波黑的内战.

直到最近的科索沃独立.

南内战冲突至1993年,已造成3.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形成300万难民,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将克里米亚交给俄罗斯?

从地图上看,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像一个菱形的锥子一样直插进黑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俄罗斯乃至前苏联时代大名鼎鼎的黑海舰队,即驻扎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角的塞瓦斯托波尔。

苏联解体时,俄乌两国为了黑海舰队的归属闹得不可开交。虽然最终达成协议,但是关于塞瓦斯托波尔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俄罗斯想长期租用此地作为黑海舰队基地,但是乌克兰并不愿意。根据1997年俄乌签署的租赁协议,在2017年5月之前,俄黑海舰队必须滚蛋。

再回到克里米亚的历史。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克里米亚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哥特人、匈奴人到可萨人,从拜占廷帝国、金帐汗国到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的主人换了一

巴尔干半岛至今任然动荡不安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

历史根源:从19世纪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因而半岛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现实原因:民族混杂,民族矛盾激化。

没完没了中连南斯拉夫的仇你都能报喽什么意思

1. 文章开头提到的“比喻南斯拉夫中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剪不断的孽缘”,这里可能是指这两个国家之间历史悠久且复杂的矛盾关系。

2. 在描述南斯拉夫历史事件时,提到“第一南斯拉夫”,这里应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南斯拉夫王国”,以避免混淆。

3. 叙述中提到“后克罗地亚政党乌兹塔沙因报复心理刺杀国王”,这里的“乌兹塔沙”应该是指“乌斯塔沙”,它是克罗地亚的一个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纳粹合作。

4. 在提及“1990年的内战”时,需要明确这是指“南斯拉夫内战”,因为这场冲突不仅限于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还包括了其他南斯拉夫联邦的共和国。

波黑的地缘危机,没完没了中连南斯拉夫的仇你都能报喽什么意思

5. “波黑战争”应明确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这是南斯拉夫解体后在该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冲突的一部分。

6. 文中提到“去年才正式回暖”,这里应该具体说明是哪一年,以便读者理解指的是哪一个时间点。

7. 对于“波黑在两国纠纷中多次遭殃”,应指出波黑在这场冲突中也是参战国之一,而不仅仅是受害者。

8. 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应注意时态的一致性。例如,“二战中”和“1995年才结束的波黑战争”应保持相同的时态。

9. 最后,提到“中日关系不同”,这里应该指出中日关系的历史与南斯拉夫的例子不同,以避免误解。

文章润色后的内容如下:

1. 所说的“南斯拉夫中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孽缘”可能是在指这两个国家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复杂政治和民族恩怨。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其历史中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尤为显著。

3. 克罗地亚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乌斯塔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报复心理而刺杀国王,这一事件加剧了两国之间的敌对。

4. 1990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升级,战争导致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危机。

5. 1995年结束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进一步揭示了南斯拉夫联邦内部的民族紧张关系。

6. 尽管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历史仇恨依然存在。

7.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这场纠纷中也是冲突的一方,其历史和地缘政治位置使其成为了南斯拉夫内部紧张关系的重要一环。

8. 与中日关系相比,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历史冲突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并且可以说是从不断断。

9. 这些历史事件提醒我们,地缘政治和历史纠纷对区域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冲突

1990年,原南联邦六个共和国举行大选。除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仍由原执政党(由原共盟改称的社会党)执政外,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四国共盟均丧失政权,政局动荡导致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使原来就存在的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战危机日益加深。

大选结束后,斯洛文尼亚新政权即宣布:驻扎斯境的原南联邦防御部队不再服从联邦军统一指挥,并加紧从外国运进武器,武装本地民防和警察部队。克罗地亚也随后宣布:将在南联邦驻克地方部队基础上组建克“独立的武装力量”。接着,塞尔维亚科索沃自治省阿尔巴尼亚族也按“一户一枪”原则,用走私武器组织民间武装10万人。与此同时,居住在克境内的塞族人也武装起来。

鉴于局势危急,南联邦主席团于1991年1月发布命令,要求各地“非法准军事武装部队”立即解散并交出武器。但该命令被斯、克两族武装拒绝。南联邦军随即进入戒备状态,准备以武力执行联邦决定。斯、克两族则外锋相对,积极备战,全国局势骤然紧张。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经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克族)多方斡旋,迫在眉睫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得以暂时避免,但“非法武装”问题仍未解决。

1991年1月,克当局突然收缴克境内塞族警察武器,遭塞族人拒绝,双方发生流血冲突。克境内居住约60万塞族居民,占克全部人口12%,聚居地约占克全境1/4。在克新政权一再声称要退出南联邦“独立”的背景下,克境塞族担心二战时期克族极端组织残杀塞族人的暴行重演,遂宣布成立“克拉伊纳塞尔维亚自治区”,脱离克罗地亚,成为塞尔维亚和南联邦的组成部分。此举得到塞尔维亚支持,但克罗地亚坚决反对。随后,双方武装为争夺对两族混居区的控制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冲突逐步升级。为制止冲突,南联邦军(主要将领及大部分士兵为塞族)奉命进行干预。

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联邦主席团立即做出反应,宣布斯、克两国“独立”为非法和无效。同时命令驻扎在斯、克两国境内军营中的联邦军,执行保卫边界过境通道和居民点安全的军事行动。斯、克两国武装对联邦军兵营实行封锁、阻碍,袭击执行任务的联邦军。6月27日,南联邦军出动2000名士兵,110辆坦克执行联邦政府命令,遭到斯警察部队和武装人员强烈抵抗,斯方武装用导弹击落南联邦军直升飞机和15辆坦克,造成100多人伤亡。7月2日,当联邦军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将部队撤回营区时,斯方武装又企图扣押联邦军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双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联邦军动用空军轰炸机为部队解围。后来,在联邦主席团和国际有关各方调解下,斯同意解除对联邦军营封锁,联邦军全部撤出斯境。

由于以塞族人为主的联邦军逐步卷入克、塞两族武装冲突,克指责联邦军偏袒塞族武装。在克族武装多次袭击联邦军后,联邦军开始直接与克族武装交火。联邦军介入南内战,使原在联邦军中服役的一万多名克族士兵和军官“投诚”,转入克武装。为与联邦军和塞族武装抗衡,克当局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武器和招募雇佣军,在原来不足5万人的警察和民防部队基础上,建成了一支拥有20万人,配有坦克、装甲车、多管火箭炮、导弹和飞机的正规军队。

经过近一年军事较量,战场总的局势对克不利。塞族武装在联邦军支持下,已经控制克境1/3的国土面积。由于战争主要在克境进行,克族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被迫在国际调停下停火。

进入1992年以来,塞族武装在基本达到作战目的(不但保住了克境内塞族聚居地区,面积还有所扩大)后,呈守势巩固既得阵地。克族在损兵失地之后,短时间内无力发动大规模反攻。三月份以来,波黑局势进一步恶化。南联邦军与得到克罗地亚支持的波黑穆斯林武装为争夺对首府萨拉热窝的控制权展开激战。英美宣布对南实行“制裁”并投入空中力量向萨市运送人道主义援助。可以预料,由于南各族在历史、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南内战在短时期内不会彻底解决。目前,各派时打时停,加紧增兵备战,以便在有利时机打击对方,或在未来的政治谈判中居于主动地位。

此后还克罗地亚的克拉伊那塞族共和国的独立和波黑的内战.

直到最近的科索沃独立.

南内战冲突至1993年,已造成3.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形成300万难民,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将克里米亚交给俄罗斯?

从地图上看,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像一个菱形的锥子一样直插进黑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俄罗斯乃至前苏联时代大名鼎鼎的黑海舰队,即驻扎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角的塞瓦斯托波尔。

苏联解体时,俄乌两国为了黑海舰队的归属闹得不可开交。虽然最终达成协议,但是关于塞瓦斯托波尔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俄罗斯想长期租用此地作为黑海舰队基地,但是乌克兰并不愿意。根据1997年俄乌签署的租赁协议,在2017年5月之前,俄黑海舰队必须滚蛋。

再回到克里米亚的历史。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克里米亚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哥特人、匈奴人到可萨人,从拜占廷帝国、金帐汗国到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十八世纪后期,日益强大的沙俄逼迫奥斯曼帝国承认克里米亚的独立。1783年俄罗斯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

1853年至1856年间,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上叫克里木战争)爆发。这场因争夺巴尔干半岛控制权而引发的沙俄与欧洲世界的战争是一战前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争的起因有着复杂的宗教背景,但宗教的名义之下,实质上还是为了扩张地盘的需求。一开始是沙俄同土耳其打了起来。

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东扩计划使得整个欧洲大陆都感到了危机,于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也参与进来。但是最终导致尼古拉一世失败的是强大的英法的介入。俄土战争变成俄罗斯同欧洲诸国的战争,这是尼古拉一世所没想到的。从多瑙河到克里米亚,沙皇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签订城下之盟。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讯等科技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联军的长官利用无线电从千里之外指挥前线作战,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军事后勤体系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现代战争或者战斗中官兵们统一对表确定时间,就是在法军进攻马拉科夫要塞中第一次采用的。

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俄国此后的农奴制改革。而远在大洋彼岸本来和此事无关的美国人则意外捞到了一笔好处。因为担心紧挨着英属殖民地加拿大的阿拉斯加被英国人趁机占领,抱着与其白白丢失,不如卖了换钱,同时也让美国制约英国的考虑,沙俄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之间隔着一个加拿大,美国本来并没有染指阿拉斯加的意图,现在来了一个上门买卖,不要白不要。1867年10月,阿拉斯加正式成为美国领土。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740万美金。这真是史上最便宜的一次领土交易。

再回到克里米亚。并入沙俄版图后,克里米亚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一员。二战后期,斯大林以克里米亚半岛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将大量居民流放中亚,大多数人惨死异乡。1945年2月,出于重新分配战后世界格局和敦促苏联对日作战的考虑,美苏英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的海滨度假胜地雅尔塔举行了一次秘密会晤,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协定》。美英背着中国做出了大量损害中国权益以换取苏联对日宣战的承诺。

战后的1954年,为庆祝乌克兰的哥萨克人鲍格丹·赫梅尔尼茨基俄罗斯“结盟”300周年,赫鲁晓夫大笔一挥,将原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划给了乌克兰。这就是现在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领土的起源。

虽然划归了乌克兰,但是 巴尔干半岛历史与现实

巴尔干半岛至今依然动荡不安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

历史根源:从19世纪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因而半岛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现实原因:民族混杂,民族矛盾激化。

没完没了中连南斯拉夫的仇你都能报喽什么意思

这句俗语可能是在比喻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历史悠久且复杂的矛盾关系。这两个国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南斯拉夫王国时期开始,就存在着深刻的民族矛盾,并最终导致了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内战。

这句话中的“报仇”可能指代的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历史恩怨,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乌斯塔沙对塞尔维亚人进行的屠杀,以及在南斯拉夫内战期间,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发生的暴力冲突。

总之,这句俗语反映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和仇恨,以及这种矛盾在历史上反复出现,难以彻底解决的现实。

波黑的地缘危机,没完没了中连南斯拉夫的仇你都能报喽什么意思

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冲突

1990年,南斯拉夫联邦的六个共和国举行大选。除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之外,其他四个共和国的执政党均被推翻,民族主义势力开始抬头,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民族矛盾。

大选结束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不再服从联邦军统一指挥,并开始组建独立的武装力量。塞尔维亚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也组织了10万人的民间武装。与此同时,居住在克罗地亚的塞族人也武装起来,为争夺两族混居区的控制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

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宣布这两个国家的独立无效,并命令联邦军执行保卫边界和居民点安全的军事行动。然而,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武装力量抵抗联邦军,冲突升级。最终,联邦军在国际调解下撤出斯洛文尼亚。

1991年,克罗地亚爆发了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的战争。由于联邦军主要由塞尔维亚人组成,克罗地亚指责联邦军偏袒塞尔维亚人,并开始袭击联邦军。联邦军被迫直接介入战争,加剧了冲突。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宣布独立,随即爆发了波黑战争,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95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结束,但南斯拉夫地区的冲突并没有彻底平息。1999年,北约对塞尔维亚进行轰炸,最终导致科索沃宣布独立。

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冲突持续了十多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并对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将克里米亚交给俄罗斯?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所在地。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但该地区一直保持着强烈的俄罗斯认同。

2014年,乌克兰发生政变,亲俄政府被推翻。俄罗斯以保护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人安全为由,出兵克里米亚,并举行公投,最终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西方国家反对俄罗斯的行为,认为这是对乌克兰主权的侵犯。而俄罗斯则坚持认为克里米亚人民的意愿应该得到尊重。

反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主要原因包括:

  • 违反国际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违反了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违反了国际法。
  • 地缘政治因素:克里米亚对俄罗斯的战略意义重大,它不仅是黑海舰队的基地,也是俄罗斯通往地中海的重要通道。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将进一步增强俄罗斯在黑海地区的势力。
  • 俄罗斯的扩张主义:一些人认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是其扩张主义政策的表现,他们担心俄罗斯可能会进一步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得历史渊源?

科索沃位于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主要居民包括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等。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之间有着悠久而复杂的渊源。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科索沃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成为其的一部分。19世纪末,塞尔维亚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并希望将科索沃纳入塞尔维亚版图。1912年,塞尔维亚参加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成功地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回了科索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属于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索沃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但阿尔巴尼亚人一直寻求独立。1989年,塞尔维亚政府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导致科索沃爆发了阿尔巴尼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之间的冲突。1999年,北约对塞尔维亚进行轰炸,最终导致科索沃宣布独立。

科索沃独立后,塞尔维亚一直拒绝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将其视为自己的领土。阿尔巴尼亚则支持科索沃独立,并将科索沃视为其的一部分。

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轰炸南联盟?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主要原因是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是南联盟与科索沃解放军之间的战争,冲突起因是南联盟政府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压制,以及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反抗。

美国和北约认为南联盟政府在科索沃犯下了战争罪,并介入战争,对南联盟进行轰炸,目的是迫使南联盟政府停止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暴力行为,并允许联合国接管科索沃。

轰炸行动最终导致了科索沃宣布独立,但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北约军事干预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