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地下水中主要的氧化还原元素
地下水中许多反应涉及气相、液相及区相间的电子转换,导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态变化。氧化态有时也称为氧化数。地下水中存在多种具有一种以上氧化态的元素,这些元素对氧化还原反应非常敏感,因此被一些学者称为氧化还原元素。这些元素在地下水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下,反应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地下水中还有一些多氧化态的元素,例如铀(U)、硒(Se)、汞(Hg)等。
(二)控制地下水系统氧化还原状态的因素
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状态主要依赖于系统中循环进入的氧量,以及通过细菌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或氧化低价金属(如硫化物、含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所消耗的氧量。如果进入系统的氧量大于或等于消耗的氧量,那么系统将处于氧化或好氧状态;反之,则处于还原或厌氧状态。
通常,通过测量水中的Eh值来判别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当pH=7时,天然水与大气接触后,Eh值一般在0.35—0.5V之间,表明水处于强氧化状态;而当Eh值为负值时,称该水处于还原状态,Eh值负值越大,其还原性越强,环境则为强还原状态。然而,目前尚未有明确的Eh值临界值被学者提出。
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分析并判别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需要借助某些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有机物及其它还原剂的含量、地下水循环途径等。地下水的Eh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具有动态变化特征。
(三)消耗氧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是强氧化剂,可以使许多物质氧化,消耗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上方的包气带。结果是部分成分增加,例如氢离子(H+)的浓度升高,同时产生沉淀(如Fe(OH)3、MnO2等),导致相应成分的浓度降。反应的具体表现可见于相关表格中。
(四)消耗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水在流动过程中,溶解氧被有机物消耗的反应使得水变成厌氧状态,进而生成还原性较强的环境。如果系统中存在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仍会继续进行,具体反应条件在随后的表格中列举。
(五)微生物催化作用
微生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不同类型的细菌(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依赖于氧气或有机物的存在而生存,其对促进反应速率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细菌的密度受营养物的供应及有害代谢产物清除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回灌堵塞类型
储层类型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堵塞原因。以华北平原沉积盆地型地热田为例,地热回灌中的堵塞现象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孔隙型热储层中,其孔喉特征和流体流动行为会更容易产生堵塞。实际上,调查数据显示,约80%的回灌井会出现堵塞,悬浮物是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7-1 回灌堵塞原因统计表
1. 悬浮物堵塞:回灌流体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常常引起回灌系统的堵塞。悬浮物的沉积与粒子的成分大小、流体动力以及储层的孔隙参数等因素有关。
研究显示,一些地热井的回灌流体中就含有较多的悬浮物。在天津地区的回灌实践中,经过过滤后可发现多个样品中都有滤出物,具体成分可见后文表格。
2. 微生物作用:存在于回灌流体及地表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形成生物膜,堵塞介质孔隙,导致涌水能力下降。
3. 化学沉淀堵塞:回灌流体的化学性质变化会影响回灌效果,化学组分的不兼容可能导致沉淀和堵塞。常见的沉淀物质包括矿物和金属化合物。
4. 气体阻塞:地热流体中的溶解性气体因温度和压力变化而释放,也可能引起气堵。
5. 黏粒膨胀和扩散:注入流体中的离子与储层中黏土颗粒的阳离子发生交换,导致黏粒膨胀和扩散,形成堵塞。
6. 含水层细颗粒重组:回灌井兼作抽水井时,反复抽灌可能导致存在的细颗粒介质重组,形成堵塞。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