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体操运动员吴柳芳因一段擦边视频引发的舆论风波仍在持续发酵,游泳选手刘湘、前击剑运动员秦雪以及奥运冠军刘璇等人也被卷入其中。关于公序良俗的争论并不新鲜,这种讨论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因此如今这点口水仗似乎无伤大雅。同时,吴柳芳的社交媒体账号已解禁,并且粉丝数量迅速突破400万。这些新增粉丝中,有的是围观者,也有希望共情“普通人生”的支持者。从某种程度上看,吴柳芳可能会意外地成为这一舆论事件的受益者。
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退役国家队运动员是否可以给自己贴上曾为国效力的标签?这个问题虽然显得荒诞,却又十分严肃。每个人都有多段经历,而这些经历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如果一个人选择展示特定身份以利于自身发展,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例如,现在很多自媒体博主都标榜自己是北大或清华毕业生,他们与吴柳芳一样通过流量变现。然而,当其他北大的同学看到这种情况时,会质疑:“你能不能别挂着北大的牌子做这样的事?”这反映了一种群体利益心理。此外,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海外打架输了,他喊着对方欺负“中国人”,我们很容易就会问他:“你怎么可以代表整个群体呢?你的遭遇和别人没关系。”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我们应当避免将个别人的行为升高到整体,以免影响集体中的个人。因此理解管晨辰心态的人,可以想象她担忧的是,如果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吴柳芳身上的话,难道不会让公众误认为所有体操运动员也是如此吗?而作为另一位需要借助健康阳光形象来维持社会价值的人,她当然对此有所顾虑。不过,对管晨辰表示理解并不意味着我支持她。
许多网友关注的不仅是吴与管之间所涉及到的个人利益,更关心的是国家队运动员这一标签是否能够随便使用。我先说结论:答案是肯定可以用。当张继科因为赌债丑闻曝光后,没有人要求他摘掉乒乓球国手头衔;而现在,即使是在直播中表现活跃之际,又有什么理由禁止吴柳芳称呼自己为前国家队体操运动员呢?难道只有奥运冠军才能享有特殊待遇吗?这样看来,就显得过于片面了。
我们应该畅所欲言地探讨,在举国体育体系下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其身份究竟归属谁。在这里再重申一次:这些成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有观点指出,是由于系统才造就了今天成功的一切,但实际上,那只是筛选机制之一。而那些未能脱颖而出的人,不正好说明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条件和努力程度么?
感恩制度固然可贵,但必须明确主动感恩与被动感恩之间的重要区别。我们绝不能忽视单独个体的发展潜力,更无法将其定义为只是一项政策产物。所以,一个人成就背后的荣誉,都理应由其本人拥有。他们无需获得我们的认可去宣称过去曾经辉煌,因为那既没有虚假宣传,也不存在违法嫌疑。
最近还有新闻提及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冠军郑思维宣布退出国际赛场(实则指离开国家队),开启新的生活阶段,同时强调自己从未期望“世界冠军”或“奥运冠军”成为唯一标签。这一点令我相信,作为一名退役但依旧渴求更多机会发展的女性,如今面对世间各种选择时,自然羡慕郑思维丰厚资源带来的广阔空间。但最终,无论如何,高低起伏皆取决于自身,每一步抉择权利更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