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乔丹的接班人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事件。这一情况有点像1990年代中期,NBA在失去乔丹后陷入巨大真空状态时,各队因慌乱而急于寻求替代者。就如同小龙女离开杨过后,杨过四处寻找白衣女子,却意外找到了陆无双;又或许像陈建斌失去纯元之后,只能通过甄嬛来填补心中的遗憾。

随着乔丹两次复出,球迷渐渐接受了“迈克尔确实已离开的现实”,因此局势慢慢有所好转。在讨论谁能够成为“乔丹接班人”时,我们发现这与个人打球风格并没有必然联系。当年那些打法和乔丹相差甚远的希尔和便士,也曾被捧为潜在继承者。而实际上,更加类似于乔丹打法的科比,在成名之初却未得到那种迅速冠以接班人的待遇。

回顾1990年代中期,那场迫切寻找“乔Jordan 接班人”的大潮,可以从更大的背景来看待。1980年代,由魔术师约翰逊和拉里·伯德共同拯救了NBA,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仅看收入数据即可见端倪——1979年,当年的最高工资不过六十多万美元,而到1992年伯德退役时,他已经获得300万薪水,这十三年来顶薪翻五倍,可见其商业价值之高。

例如,1987年的总决赛凯尔特人与湖人的对抗吸引了2412万观众收看,相较前一年火箭与凯尔特人的比赛,仅1443万观看人数可谓天壤之别。然而,到90年代,总决赛虽然仍有人关注,但显著低于之前。例如1994年的总决赛平均只有1725万人观看,与前年相比几乎减半,使得联盟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不安情绪。

重温传奇:寻找乔丹接班人的篮球旅程

进入94-95季,新星格兰特·希尔作为探花加入联盟,并很快跻身全明星阵容,被誉为未来的新面孔。他203公分的小前锋身份,加上他无私且突破能力极佳,让媒体立刻将他的名字与“接班人”挂钩。同样是在这一时期,同样由93年选秀产生的哈达维也被认为可以承担起传递火炬的重要角色,因为大家普遍觉得他们都有可能代表新的时代。但其实当时鲨鱼、巴克利、大梦等传奇巨星依旧活跃,他们实力非凡,不乏娱乐效果,因此球队真正缺少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以取代早逝的大牌明星们所带来的影响力及美学标准。

重温传奇:寻找乔丹接班人的篮球旅程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单靠某个新兴人物无法弥补邓肯、霍华德等老一辈超级巨星留下的位置。因此,即使媒体不断试图制造话题,比如斯塔克豪斯因为北卡大学校友身份也遭遇贴标签现象,但这些都难掩事情本质上的复杂性。

重温传奇:寻找乔丹接班人的篮球旅程

最终,在21世纪初段,当科比凭借自身表现逐步走向辉煌,全世界才恍若释怀。不再热衷讨论所谓"杰出的继任者",反倒让我们看到每位伟大的运动员都是独树一帜,无论如何比较,都只是各自不同道路上的闪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