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斯洛伐克对中国友好,而捷克对中国不友好?
只有永远的利益。
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语:Slovenská republika;英语:The Slovak Republic),简称斯洛伐克,位于中欧,西北临捷克,北临波兰,东临乌克兰,南临匈牙利,西南临奥地利,是一个内陆国家。
斯洛伐克这个称呼首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5世纪,并在16世纪频繁使用。公元5至6世纪,斯拉夫人在此定居,830至960年间属大摩拉维亚国,1867年后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斯洛伐克与捷克于1918年联合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并在1960年改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而在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与捷克和平分离,成为独立国家。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旅游资源丰富。
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事件
捷克与斯洛伐克曾是统一的国家,但在1991年东欧剧变时,这两个国家突然分裂。与一些国家分裂时的悲情不同,捷克人几乎在庆祝与斯洛伐克的分离。捷克首任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甚至称之为“和平而友好的分手”。
分裂后,两国迅速修复关系,并于1993年进行了首脑互访。现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并在许多国际问题中合作良好。
尽管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关系紧密,但建国以来,双方的“三观”有着显著差异。
捷克与中国的关系
尽管捷克对中国的态度较为冷淡,但留学仍然是可行的。实际上,留学也意味着为捷克提供经济支持。
希特勒眼中的苏联
在1940年,希特勒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旨在摧毁苏联。希特勒认为,打败苏联是建立“千年帝国”的基石,尤其是苏联丰富的资源和土地对他极具吸引力。希特勒也将对苏联的战争视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种族之间的斗争。
二战中的德国暴行
德国对犹太人等少数民族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令人发指。这场侵略战争的本质是追求资源和土地,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往往是不择手段的。
张伯伦的外交悲剧
1938年的《慕尼黑协议》成为张伯伦的耻辱象征。虽然他当时的妥协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但后来历史学家将他视为软弱和绥靖的代名词,最终随着捷克的沦陷,他的名字被视为历史的悲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