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徐宏祖《游黄山记》的原文
游黄山记 作者:徐宏祖
又名《游天都》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坡,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
谁有徐宏祖《游黄山记》的原文
游黄山记 作者:徐宏祖
又名《游天都》
初四日,我的行程开始了。十五里后,我到达汤口,再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沐浴。拄着手杖,朝朱砂庵的方向攀登。经过十里,我登上黄泥冈。此时,云雾笼罩下的山峰渐渐显露,逐渐低于我的手杖。转入石门,越过天都峰的侧面而下,天都峰和莲花峰的顶端清晰可见。路侧有一条岔路向东延伸,是我以前未曾到过的地方,于是我向前直行,几乎到达天都侧面。再往北上,我行走在石头的缝隙中。石峰高耸,夹住小路,山道在石隙中蜿蜒而行;遇到石头阻碍,就凿通,陡峭的地方修成石阶,断壁的地方架上木板,悬崖则架上梯子连接。俯瞰峭壁和阴森的山谷,枫树与松树交错,五彩纷呈,犹如锦绣一般。想到黄山的奇境应是我平生见过的最美景色,以往没有尽情探访,今天的游览让我既兴奋又感到惭愧。
这时仆人因为艰难的行程都落在后面,我也停下脚步,未能继续攀登。然而一路上的奇妙景象让我不知不觉被吸引,独自向前进发。登上山顶,见到一座庵,宛如飞鸟翅展,这便是我想要探访但未能到达的文殊院。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靠玉屏峰,二山的景色美得让人想要伸手就能触摸。四处观望,奇峰遍布,山谷纵横,真是黄山独特的绝胜之处!如果不再来到这里,如何知晓它的奇妙?此时遇到游僧澄源,兴致非常高涨。时间已过午,我的仆人们终于赶到。站在庵前,我们指点着两峰。在庵中的僧人说:“天都虽近却无路可走,莲花可登但路途遥远。我们不如就近观望天都,明天再去登顶莲花峰。”我并不同意,决心游览天都。
我带着澄源和仆人继续沿着峡谷下行。抵达天都的侧面,从溪水冲刷出的石头上蜿蜒而上,攀抓草丛和荆棘,在高高的石崖上攀登。每当我到达手脚无处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抢先上去,帮助我攀登。每每想到既然上山如此艰难,下山又何以堪!不过经过几次险境,终于达到了峰顶。峰顶是一块高耸的石壁,澄源在侧边找到了石级,扶着我登上去。四周千山万岭尽皆下伏,唯有莲花峰高耸于此。浓雾时隐时现,每当阵阵风来,面前的景色便愈显模糊。远眺莲花诸峰,多数隐匿于雾中。独自登上天都,走到峰前,雾便随之移开;我越过其右,雾又从左边涌来。山顶松树曲挺而立,柏树虽粗大却平贴在岩石上,犹如苔藓。山高风劲,雾气变幻无常。下望各峰,有时露出碧峦,有时沉没在银海中;再向下眺望,日光闪耀,其中又是另一个天地。天色渐晚,我开始下山,俯身坐在地上滑行。这时,澄源和我手挽手一起下山。经过重重险境,终于下至山坳,天色已暗,再继续沿着峡谷走上去,最终回到文殊院休息。
急!求徐宏祖《游黄山日记》全文翻译。
译文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我和我的同伴们离开白岳山榔梅庵,走到桃源桥,沿着小桥的右侧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正是我上次游览黄山时所走的道路。再行七十里,夜宿江村。
到达汤寺后,我在汤池洗了澡,扶着手杖,望向朱砂庵开始攀登。经过十里,我登上了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蔽的山峰,渐渐露出真容,缓缓拉入我手杖的视野。转身进入石门,越过天都峰的半山腰而下,则天都和莲花两峰高高耸立,宛如出现在半空。路旁有一条岔道东上,正是我昔日未曾到达之处,遂前行直上,几乎抵达天都的侧面。再往北而行,穿越石缝。只见石峰片片夹立,山径宛转在石间,阻塞的地方就凿通,陡峭的地方就修阶梯,断绝的地方则架上木头,悬崖上装上梯子相连。俯瞰着阴森幽深的山谷,枫树和松树互相交杂,五彩斑斓,如同图画与锦绣一般璀璨。想起黄山
谁有徐宏祖《游黄山记》的原文
游黄山记 作者:徐宏祖
又名《游天都》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坡,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急!求徐宏祖《游黄山日记》全文翻译。
【译文】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们一行离开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面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就是上次游黄山时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诸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莲花两座峰顶,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路旁有一岔道朝东而上,却是昔日所未到之处,于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达天都峰旁。再往北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见两侧峰石一片片夹峙而起,山道迂回曲折于岩石间,遇到山石阻塞就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阶,遇上断壁则架木搭桥修通它,遇到悬崖就架上梯子接起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